时间: 2024-07-12 08:40:57 | 作者: 招标公告
土木工程专业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学校双严传统,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相关知识宽厚,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引领交通土建领域未来发展的领军及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将专业建设与发展主要定位于交通土建领域,实行“大土木”培养模式,下设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方向,服务交通土建领域。
土木工程专业于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获批国家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997年、2007年、2015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专业评估认证。
三全育人领航,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塑新时代土木类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相统一,围绕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凝炼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依托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构建师生科研育人机制,多形式、多方法打造“红土”文化品牌构建全方位文化育人机制,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机制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交通强国”战略人才需求,面向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丰富培养模式等途径,新增、升级、改造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重塑土木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重塑育人价值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实施“以教定岗”,重塑以本科课程为基础的育人评价体系与教师岗位聘任、考核与薪酬体系;实施“以课选人”,以课程为目标,精准选聘与配置新进师资;探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及教师长效反思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激励-支持”教师教学能力追踪与提升体系,提升教师的自我改革动力。
名师引领、团队协同,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打破系室界限,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青年科学技术人才为骨干的课程团队,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实现教学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从组织层面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多专业融合,形成合力;通过课程团队成建制的教研活动管理与建设,既使得高水平前沿科研成果注入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又保障了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融创能力提升,建设教师发展平台。构建院级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个人素质发展平台,设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计划”,实施“融创导师计划、融创课程计划、融创实践计划”全方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
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全方面覆盖本-硕-博及国际办学体系,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并贯穿到每一门课;建成了一批思政元素丰富多样的线下和线上示范性课程;撰写了“课程思政”研究专著,汇编了优秀教学案例集;建立面向艰险山区国家重大工程(桥梁、隧道、水电等领域)的“三全育人”实践基地,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育人问题。
以金课为引领,实施优质课程集群建设。制定《土木工程学院45分钟课堂质量管理制度》,实施 “以团队建设为支撑,金课建设为抓手,课后建设为拓展”的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建成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引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交通土建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课程群。重构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创新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框架,以支持学生建构式学习为目标,上线门专业核心慕课,形成土木工程微专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铁走出去”战略,聚力建设国际化高铁精品课程群,成功上线门高速铁路全英文国际化慕课。
紧跟时代要求,持续迭代专业教材建设。建设26本国家规划教材,并紧跟新工科要求,积极融入智能建造和新技术内容,编写《隧道与地下工程项目施工和智能建造》等教材46本,出版国家铁路局“高铁工程学”系列教材4本。
科教融合、虚实融汇,夯实实践平台。汇通国家级教学中心(2个)和四川省城市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精准对接新时代土木类创新人才需求、建立虚实融汇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线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线项;向本科生全面开放科研平台,实施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和个性化实验项目共60余项/年、学生实习700余人次/年,实现科研平台的科教协同。
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强化国际教育。依托“岩土与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安全”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科技部“中国-拉共体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中国-印尼高铁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利兹学院和詹天佑学院等平台,实施 “一带一路”订单式及成建制留学生等人才教育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国际工程人才培训、国际暑期学堂等项目,搭建了国际化交流与教育共享平台。
构建“行业-学科-专业”关联共进、动态反馈的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在新工科培养方案中,设置大学分、递进式综合设计模块,无缝对接行业前沿发展,实现行业需求与培养方案的快速反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人才教育培训全周期(生源、在校生、毕业生)的精细化学生支持体系;建立了基于“能力达成-行业认可-学科贡献”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并实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质等效。
通过“探索行业未来”模式的新工科建设、“助力行业升级”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升级、“满足行业需求”模式的特设专业改造,一直在优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学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增强。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120余项,共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SRTP项目154项,发表论文130篇,授权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45项。在第十至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连续获得国家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斩获团体国家级一等奖2项、个人国家级一等奖18项目;在2020年国际混凝土龙舟邀请赛中,斩获特等奖。在第十五~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
我校土木专业学生毕业生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世界500强单位的签约率达34.59%,为我国大规模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桥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共培养314名“一带一路”订单式人才和40人成建制班留学生,签订80余项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包括2+X,3+X学位型项目、本科研究生短期交换项目、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等,共输送联合培育学生180余人。
建成一支适用于新时代交通土建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新增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新增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与青年人才2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人,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人才3人。
建成一批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建成以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与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为引领的,以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交通土建工程领域课程群,建设以14门慕课为支撑的土木工程微专业,上线门高速铁路全英文国际化慕课;建成一套高水平的新型交通土建特色教材,包括26本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国家铁路局“高铁工程学”系列教材。
践行教育部高教司的“柔性援疆”、“柔性”方案,充分的发挥土木工程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选派援疆/干部、研讨培养体系,合作共建课程、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等方式,将本成果辐射至新疆工程学院西藏大学工学院,全方位助力边疆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
新型交通土建特色教材《土木工程制图》再版5次,发行量超24万册,被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近70所高校所采用;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线上课程资源与土木工程微专业,累计选课人数达15万人;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共享40余项虚仿实验系统,全国访问量达4.2万人。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专题(含招生计划、章程、高考录取及分数线;各院校高考各专业招生计划汇总专题(历年)【分数线】各院校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多所院校信息在线查询
官方发布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计划(内含招生指南电子书)
【招生宣传专辑】第十期 云南警官学院2022年禁毒学公安专业省外招生计划一览表
王牌学院巡礼 走进杭电圣光机联合学院(内附2022年全国各省招生人数一览)
【新工院】权威发布!新疆工程学院2022年普通高考本科、专科招生计划出炉!
北京服装学院2022年面向北京市招收“双培计划”“外培计划”本科生招生简章